說古道今:“我心有主”
時間:2013-05-20 | 瀏覽: | 來源:
許衡是元代著名學者,為人頗有修養,做事講原則和境界,很受眾人仰慕。有一次他外出辦事,趕上個太陽很毒的大熱天,沿途無飲水,許衡渴得像嗓子眼兒撒了一把鹽??汕赏窘浺惶幝房谟锌么罄鏄?,水靈靈的梨子壓彎了樹枝。行人見此梨樹如久旱逢甘霖,一窩蜂地擁到樹下摘梨子,唯獨許衡一人不為所動。有人不解地問他:“你傻帽兒呀,咋不摘幾個梨子解渴?”許衡淡淡地回答:“那是別人的梨樹,豈有亂摘之理!”路人都笑這老頭太死板太迂腐:“眼下世道這么亂,誰曉得這是哪家的樹?沒主的梨子,不吃白不吃。”許衡聞此言頗感驚訝,鄭重地駁斥那人:“梨雖無主,我心有主。”
好一個“我心有主”!真可謂“君子樂得其道,小人樂得其欲”。一個有嚴格操守的人,一個講良心知羞恥的人,就像內心世界有位無形的法官,有個嚴格把守道德門戶的哨兵,時時審視自己的言行,事事監督自己的好惡,使其不為物欲所動,不受名利誘惑。不僅在眾人不受誘惑時我心有主,即使是許多人在誘惑面前蠢動,自身仍能堅持操守,不隨波逐流,保持自己的心靈家園不受污染。
解放戰爭中打遼沈戰役時,一隊解放軍戰士經過長途跋涉,又饑又渴,路經綏中縣時,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碰上一片蘋果園。一樹樹紅透了的蘋果,散發著誘人的香甜。有的戰士直咽口水,多想吃一個蘋果解渴充饑??墒顷犖殪o靜地繞過蘋果園,連“落地果”也沒人拾撿。他們也是“我心有主”。他們的“主”就是“不拿群眾一針一線”的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》。這個“主”不僅僅是一種紀律約束,更是人民軍隊堅守的神圣崇高信仰。光靠約束有時很難管住生命和生理需要,只有崇高的信仰才可能培育人的自律,從而抑制非分的欲望和非禮的行為。自律是“清白人生”的亮點。